微信快约500一次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_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16

2023-11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举行会谈

为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11月16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旧金山举行两国商务部沟通交流机制首次部长级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和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进行了务实、建设性和富有成效的沟通。 王文涛表示,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具有战略性、历史性、引领性意义,为中美经贸关系指明了方向。中方愿与美方共同落实元首会晤共识,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用好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的沟通渠道,加强对话,管控分歧,为两国贸易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双方就经贸领域的国家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王文涛强调,国家安全的泛化、政治化影响正常贸易投资往来,双方讨论经贸领域国家安全边界问题十分重要。王文涛就美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双向投资限制、301关税等表达关切。 双方赞赏两国商务部商贸工作组取得的积极进展,讨论了两国企业具体关切的问题。双方同意,两国商务部将于明年一季度举行商贸工作组(副部级)对话首次会议;支持在两国开展的省州经贸合作和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共同推动中美企业合作对接项目取得实效,并增设项目办公室;共同推动建立中美政府间标准和合格评定对话机制。双方讨论并同意两国专家于2024年1月就强化行政许可过程中的商业秘密和保密商务信息保护问题进行技术讨论。

08

2023-11

央行:稳步扩大金融市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央行发布《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专栏文章提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增强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善金融市场体制,防范化解风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更好发挥金融市场功能 稳步扩大金融市场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2023年9月末,我国债券余额约154万亿元人民币,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政府债券余额66.2万亿元,年均增速15.8%,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金融债券余额37.2万亿元,是政策性银行负债和金融机构外源性补充资本的主要来源;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32.4万亿元,年均增速12.7%,是仅次于信贷的实体经济融资第二大渠道。2023年1-9月,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5.9%,较2017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带动直接融资占社融比例提升至28.2%。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引导更多金融市场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不断丰富公司信用类债券谱系,推出绿色、双创、乡村振兴等多种公司信用类专项债券,创新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助力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规范创新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产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减免民营企业债券相关费用5820亿元人民币,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盘活金融机构资源,提升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支持政策性银行设立基础设施专项基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国家重大项目等,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以永续债为突破口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截至2023年9月末,商业银行各类资本补充债券余额6万亿元人民币,提高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约3个百分点,增强了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和信贷投放能力。推出小微、“三农”、绿色、双创等专项金融债券,引导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 满足市场和广大群众对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的金融需求。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投资者能力建设和适当性管理,完善承销、经纪、做市等中介服务。推动金融机构柜台债券稳步扩容,为企业、个人、中小机构投资者提供便利的债券投资渠道,提升债券市场普惠性。丰富银行间市场衍生产品种类,先后上线LPR利率互换、LPR利率期权等产品,不断完善衍生品市场交易清算安排。2022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标准债券远期等衍生品成交名义本金规模约21.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近五成。黄金市场提供实物黄金交易、交割、清算、仓储、托管等服务,创新黄金积存、黄金租借、黄金ETF等产品,满足产金用金企业生产及对冲风险的需求。 二、坚持把握防风险的底线思维,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 强化市场规则,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债券市场发展统筹规划和监管协同,按照分类趋同原则,实现公司信用类债券信息披露、违约处置和信用评级等基础性制度规则统一,提升市场透明度和风险揭示能力。加强债券市场二级交易监管和规范,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强货币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以流动性管理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框架,完善同业拆借、债券回购、债券借贷业务管理规则。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信用管理框架和信息披露机制,强化参与主体行为规范。促进黄金市场业务规范发展,完善黄金积存、黄金资管、黄金租借、互联网黄金等业务管理规定。 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防范风险传递共振。落实党中央关于完善债券市场法制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机制。及时果断处罚违规案件,同时加大自律处分力度,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夯实债券市场信用基础。强化票据市场风险防控,指导中小银行稳妥压降过度承兑业务规模,整治互联网票据平台企业票据交易业务。 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完善违约风险处置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建立司法、行政、自律相结合的债券违约处置框架。畅通债券违约司法救济渠道,构建包含多种市场化违约处置方式的工具箱,促进信用风险有序出清,增强市场韧性和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与相关部门共同建立中央和地方层面国企债券违约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加大监管合力和风险防控针对性。 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制度框架,维护市场稳健运行。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部署,统筹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与建设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提升银行间市场金融基础设施服务质效,保障金融基础设施持续稳定运行,为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冲击提供坚实基础。 三、坚持统筹开放和安全,着力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2017年以来,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范围从境外央行类机构、人民币境外清算行和参加行,扩大至境外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熊猫债发行主体扩大至外国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量约7500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末增长240%。黄金市场国际板国际会员达103家,累计交易规模24.6万亿元人民币,是2017年末的6.8倍。 联通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顺利开通,采取多级托管等国际通行做法,通过两地基础设施系统连接,为境外机构实现通过香港“一点接入”内地债券市场提供便利。同时,通过准入备案、集中交易、穿透式信息收集等一系列安排,有效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2021年9月,“南向通”也顺利落地。2023年5月,“互换通”上线,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金融衍生品市场。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持续面向境外投资者开展广泛调研,积极响应市场合理诉求,推动债券市场发行交易、登记结算、评级、税收等各项规则制度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便利性。会同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开放框架,统筹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统一和完善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政策要求,制定各类境外主体在境内发行熊猫债规则。 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富时罗素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充分反映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以及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持续疏通金融市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和资金供给结构,切实加强金融市场服务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功能。 二是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制,加强金融市场法治建设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合理引导预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保驾护航。 三是在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原则下,稳步扩大金融市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为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25

2023-10

国家发改委:抓紧将国债资金落实到符合投向、条件成熟、质量较高的项目

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10月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增发国债具体到项目要求,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做好规划编制和落实的同时,还要压实有关部门责任,细化工作要求。 二是满足投向领域要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应符合此次国债资金支持范围,精准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对于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在开工前对地质条件、生态风险、工程难度、建设方案、群众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 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的国债资金需求要根据国债资金支持标准,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合理提出,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下一步,我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将国债资金落实到符合投向、条件成熟、质量较高的项目,加快推动国债项目建设实施,充分发挥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27

2023-09

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重要指示。 与会人士和社会各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要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让我们深受鼓舞、干劲倍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要瞄准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总目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抓紧落实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和中国制造新名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现场聆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上海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敏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工业化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关系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高度,让我们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决心更大、底气更足。” 薛敏表示,作为一家医疗装备制造企业,联影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联手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医疗机构共同攻关,力争早日实现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完全自主可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让我印象深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说,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我们既不走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也不走我国以往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一条促进发展方式变革转型和发展路径优化升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即将开通运营的福厦高铁现场,中国铁建铁四院高级工程师林超正在进行高铁轨道健康监测系统的测试。 林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企业要努力在“新”上下功夫。下一步,企业将努力打造“中国式”智能勘察设计平台,改变勘察设计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实现工程设计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体跨越,擦亮中国高铁这一世界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商力高新能源创始人王翰超深感振奋。“当前,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对产业链配套提出更高要求,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在和全球企业同台竞争。我们将通过加快布局储能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他说。 高端数控机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石。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于旭波说,通用技术集团作为高端数控机床行业的“国家队”,将按照总书记要求的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共同补链强链,同步研发、同步验证、利益共享,推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科研人员周维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再次强调创新,我们科研人员要踏踏实实钻研技术,做好羚羊工业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工作,用技术解放工厂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郑蕾表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新型工业化进一步筑牢基础,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推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更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产业政策、要素保障等,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来说至关重要。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表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苏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力,着力打造质效优先、自主创新、数实融合、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工业发展格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激发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说,两江新区正在加快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围绕链主企业招引上下游生态企业,推动产业聚链成群,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积极性,切实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这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联网研究院教授王洋说,推进新型工业化,人才是关键,作为教育一线人员,我们将更加重视后备军和生力军的培养,面向产业新趋势、市场新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员、工程师,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人才支撑。

26

2023-09

Mysteel日报:全国焊管市场价格稳中趋弱运行

一、市场总结 “金九”作为全年经济发力的关键期,市场向好预期仍在,但目前焊管价格处于下行周期内震荡磨底阶段, 焊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和缓。今日原料带钢价格大幅走低,。焊管市场供需整体维持弱平衡态势,库存保持低位,需求韧性不足,整体呈现疲弱的特征。 二、今日价格 今日全国主要城市焊管价格价格稳中趋弱运行,28个城市4寸*3.75mm焊管均价下跌3元/吨至4225元/吨,4寸*3.75mm镀锌管均价下跌7元/吨至4824元/吨。沈阳市场4寸*3.75mm下跌20元/吨至4120元/吨,部分市场节前降价促成交。 三、区域价差 今日全国主要城市区域价差多维持不变,部分市场区域价差正向缩小,武汉-天津市场价差正向缩小10元/吨,各区域价差整体波动不大。 四、钢厂调价 今日国内主流焊管厂价格多数持稳,部分厂家价格涨跌互现。临近双节,节前下游需求启动不及预期,高成本支撑下,厂家情绪谨慎,今日出厂价格普遍持稳,观望情绪浓厚,今日成交较昨日稍增加。产量方面来看,当前管厂多保持正常生产,厂家利润微薄,供需矛盾尚不凸显,不过由于今日成本带钢价格明显下调,或带动明日厂家价格重心下移,因此预计明日国内主流焊管厂价格或有所松动。 五、成交方面 Mysteel钢管部调研统计:9月26日,全国178家焊管贸易商样本企业成交总量为18853吨,其中焊管5962吨,镀锌管12891吨,总体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下降3.64%。从区域上来看:焊管成交量除华北和西南区域增加,其他区域均有减少;镀锌管成交量除华北和华东区域增加,其他区域均有减少;全国焊管、镀锌管成交量总体小幅减少。 六、出库量方面 据调研统计,9月26日华北地区10家主流焊管生产企业今日出库量共计33940吨,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240吨,增幅7.3%。 七、明日预测 今日全国主要城市焊管、镀锌管价格多数持稳,部分城市价格小幅回落。由于金九行情恢复不及预期,今日黑色系期货延续下跌行情,市场成交不温不火,焊管商家心态谨慎。临近双节,下游补库积极性不高,当前旺季不旺行情显现,高成本弱需求下,厂家出厂价格承压,利润微薄。原料方面,今日唐山355带钢3720元/吨,较昨日跌60元/吨,原料价格趋弱,对焊管的支撑力度减弱,加之商家挺价意愿不强,综合来看,预计明日国内焊管价格或趋弱运行 八、前瞻观点 节前避险情绪有所增加,钢材旺季需求继续不及预期,以及钢厂订单以及利润压力逐渐上升,库存若持续累积,随着供需矛盾的加深,后续负反馈出现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加。

25

2023-09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要“两翼齐飞”

制造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9月20日至24日,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开幕式上,发布了“202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和一批制造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坚定不移筑牢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8%。1月份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9%。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发展制造业。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对外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用智能化来武装制造业,才有可能成为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在大会系列活动——2023亚布力智能制造发展论坛上表示。 制造业智能化将提高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笔者认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两翼”。 “一翼”是产品的智能化。智能化产品的出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随着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小到智能音箱,大到智能汽车等。此外,智能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不仅给人们提供更便利的生活,也让产业加快升级。 “另一翼”是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有利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步伐,加速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在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中,工业机器人可代替人工完成各类繁重、乏味或有害环境下的体力劳动,并且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低成本等优势。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技术渗透到企业生产运作的各个环节,将会提高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两翼齐飞”需要多方力量汇聚。例如,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智能制造领域工业网络总线(AUTBUS)专家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旨在为智能制造标准国际化提供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只有把“两翼”发展好,制造业智能化才能鹏程万里。

05

2023-09

Mysteel日报:东北钢管价格以稳为主

一、市场总结 今日东北市场钢管市场价格稳中偏强。市场方面,黑色系期货震荡收绿,市场政策预期偏好,但钢材整体需求并未兑现,市场心态谨慎。焊管方面,管厂产量小幅增加,原料价格小幅下跌,明日市场报价或有松动,无缝管方面,部分城市规格紧缺,报价小幅上涨,但整体以稳为主。 二、今日价格 焊管4寸*3.75mm沈阳市场报4230元/吨,长春市场报4290元/吨,哈尔滨市场报4270元/吨;无缝管108*4.5mm沈阳市场报4760元/吨,长春市场报4800元/吨,哈尔滨市场报4900元/吨。 三、区域价差 焊管方面,天津-沈阳两地价差为-170元/吨,上海-沈阳价差50元/吨,长春-沈阳价差60。无缝管方面,天津-沈阳价差20元/吨,上海-沈阳价差170元/吨,长春-沈阳价差40元/吨。 四、明日预测 焊管方面:今日东北市场焊管、镀锌管价格多数持稳,个别市场价格小幅下跌。场对宏观面降准、降息以及9月份预期向好,但由于当下需求启动有限,实际兑现尚需时间验证。今日市场成交平平,不过供需矛盾积累不足的情况下,焊管价格大幅回落可能性亦不大。原料方面,今日唐山355带钢3890元/吨,较昨日跌30元/吨,原料价格下跌,或带动明日焊管价格松动,因此预计明日东北焊管市场价格小幅偏弱运行。 无缝管方面:今日东北市场无缝管价格持稳运行。原料方面,今日山东、江苏管坯价格基本持稳。今日黑色系期货震荡运行,市场整体报价偏稳。管厂方面,今日当地主流管厂价格持稳,部分城市规格缺货,到货资源暂未齐全,对价格亦形成支撑,但由于刚需不足,因此无缝管上涨承压。综合来看,明日全国无缝管价格或将窄幅震荡运行。 【样本说明】 1、价格均为我的钢铁网当日最后一次网价; 2、焊管采取4寸3.75mm价格,无缝管采取108*4.5mm价格。

15

2023-08

工业生产稳定恢复 发展动能继续积聚

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内生动力,全国工业生产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工业生产稳定恢复。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制造业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均与上半年持平。7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01%。 库存增速持续回落,产销衔接水平改善。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库存增速持续回落,截至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连续4个月回落。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升至97.8%,比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各月最高。分行业看,电子、建材、化工等行业产销率分别为98.3%、97.3%、97.0%,比上月提高4.1、2.8、1.9个百分点。 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新发展动能不断积聚。随着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7月份,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等绿色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65.1%。“绿色”材料需求不断增加,相关产品快速增长,其中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3.4%、83.4%、52.3%。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6.6%,新能源汽车增长24.9%。资源循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助力绿色发展,7月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比上月加快9.3个百分点。 能源保供有力有效,原材料供应稳中有升。能源行业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稳定供应要求,积极应对用电高峰,保障工业生产和居民安全平稳迎峰度夏。7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稳定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在光伏、汽车等产业需求释放带动下,7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6月份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和石油加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4.8%,比上月加快7.8和8.0个百分点。 总体看,7月份,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运行,转型升级新动能进一步积聚。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

08

2023-08

重大项目密集开工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速

8月8日上午,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下称“哈密—重庆工程”)开工,这是我国今年开工的第4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首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工程之一。在8月6日,我国西部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青海哇让抽水蓄能电站,以及玉树果洛二回330千伏线路工程、丁字口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也拉开了建设的帷幕。 今年以来,一批能源重大项目有力推进,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酣,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继续提升,特高压、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有较大增长空间。 “新型能源体系是以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为目标导向,以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为有力支撑的现代化能源体系,具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等特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哈密—重庆工程起点的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镇,一片戈壁滩上,工程车辆轰鸣声不断,工人忙碌作业,配套电源项目的基础工程正在有序进行中。 据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新东介绍,该工程总投资286亿元,接入配套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102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助力新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 记者从开工仪式上获悉,2025年这条输电线路建成后,每年将汇集超360亿度电,输送到两千多公里以外的重庆,对于保障巴渝大地电力可靠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8日开工的还有位于重庆市丰都县的栗子湾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继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之后在重庆建设的第二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计划新建4台35万千瓦可逆式发电机组。这个“大号充电宝”双倍调节能力达280万千瓦,可进一步优化重庆电网电源结构,发挥灵活、可靠的储能调节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业内人士指出,这两项战略工程的开工建设是今年以来我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 放眼全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黄河上游、河西走廊正在形成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依靠丰富的海上风力资源,山东半岛、长三角等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正在打造;而以西南地区水电基地为依托,川滇黔桂、藏东南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新能源完成投资占比接近四成。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新能源要送得出、用得好,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跟得上。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全容量投产,金上—湖北、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进入土建施工阶段,一大批500千伏网架加强工程稳步实施……今年以来,电网建设加快推进,尤其是特高压建设迎来新一轮高峰期,年内特高压直流开工规模有望达历史最高。 国家能源局日前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正组织开展“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及滚动调整工作,按照国家关于推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总体部署,开展输电方案研究论证,初步认为在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新增布局一回输电通道送电四川具备可行性,可实现西南、西北水火互济,优化四川电源结构。下一步,将统筹全国电力流优化布局,研究近期陇电入川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条件具备后将积极推动实施。 在孙传旺看来,随着《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实施,“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外送电力将达到150吉瓦和165吉瓦,特高压输电设施尤其是直流通道将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从更长远看,随着碳中和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对清洁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大,特高压直流将保持高强度建设。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储能也是关键一环。今年6月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联合发布的《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目前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已建、核准在建装机规模达到1.7亿千瓦。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样持续快速增长。据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伴随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上涨,储能、特高压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孙传旺建议,未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强化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夯实电网对能源保供支撑作用的同时,要加快能源基础设施数智化转型,增强能源系统弹性韧性。(经济参考报?王璐?杜刚)

< 1...45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