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快约500一次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_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07

2023-03

引擎·信心·机遇——全球财经大咖共话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面对所谓“脱钩断链”对全球经济的搅动,中国经济如何破浪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机遇与合作?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重磅中外政要、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国际机构掌门人等海内外嘉宾齐聚北京,共话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5%左右的增速目标“有把握”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从目前发展势头看,实现这一目标是有把握的。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呈现加快恢复特征。”韩文秀说,中国经济回升正如当前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全年将呈现增长加快、物价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 3月26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与会者聆听嘉宾发言。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说,中国经济的回暖快于市场预期,各项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有如此表现,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我们会继续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投资,支持中国制度型开放,并从中寻找更多机遇。”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看来,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国5%左右的增速目标是稳健、可持续的,房地产市场企稳、居民消费复苏、高科技制造业投资带来的韧性等都将助力中国实现这一目标。 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认为,5%左右的预期目标明显高于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预计增速。今年中国消费有望加快恢复,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推动制造业投资。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提速、海外降速,中国经济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意味着其将在2023年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约三分之一,这将为世界经济带来可喜的拉动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说,除了直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外,中国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使其他亚洲经济体的平均GDP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这种提振令人欣喜。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可靠提供者:中国应对外部挑战有信心 “作为40多年改革开放的结果,中国已经深深嵌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跨国公司已经离不开中国,更难以通过实施‘去中国化’,甩开中国再去单独构建一条新的全球价值链。”商务部原副部长、WTO前副总干事易小准说。 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经济峰会“建设有韧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易小准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与会中外嘉宾的认同。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对全球价值链的贡献度逐步提升。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说,尽管“脱钩断链”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并不能成为现实。中国对美出口量仍然巨大,其中很多是中间品和半成品。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带来一组数据:美国公司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中有77%在华销售,只有7%出口回美国; 2022年美国和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支撑了美国近百万个就业岗位……“尽管存在挑战,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仍表示出极大的韧性。”艾伦说。 在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看来,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带来的“规模经济”成本的摊薄效应、超大规模市场的“引力场”效应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的“大海效应”,是应对各种“脱钩断链”挑战的重要基础。 “从产地销、销地产这两个角度看,一些人鼓吹‘脱钩断链’是不会成功的。”黄奇帆说,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补链扩链强链,培育并形成一批既能组织上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中国自己的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谋划和布局一批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依托大市场潜在优势,把握产业链布局主动权。 跨国投资的乐土和高地: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今年年会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后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首次恢复线下举办,吸引了众多国际政商大咖奔赴中国。在论坛各分会场,场场爆满、一座难求;在论坛举办地钓鱼台国宾馆,随处可以感受到新老朋友见面重逢的喜悦和各方对共享中国机遇的期待。 “来北京参会前,我刚刚去了广州,了解大湾区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安利全球首席执行官潘睦邻说,3月21日,安利宣布将投入6亿元,对广州生产基地实施为期五年的升级改造计划,这也是该基地第十次增资。 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经济峰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分会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他说,中国已经连续20年成为安利全球最大市场。2022年,安利在中国的业绩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近十年来最大增幅。“我们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计划今年在中国投建自有有机农场,探索智慧有机农业,打造低碳绿色的生产体系,加强与本土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的创新合作和成果转化。” 不久前,《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外公布。“这是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鲜明例证。”高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说,据世界经济论坛测算,2022年全球60%以上的GDP依赖于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给包括高通在内的各方带来广阔机遇。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探寻绿色发展新机遇,拓展消费新场景,人工智能引领新产业革命,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一场场分论坛,宛如探寻未来中国发展机遇的一扇扇窗口。 “我们期待与健康中国研究中心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健康中国2030’目标,推广创新解决方案,改善中国和世界各地患者的生活。”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伯乐的一席话,道出诸多跨国公司期待与中国共同成长的心声。(新华社?潘洁?成欣?周圆)

28

2023-02

全国政协委员林孝发:以数智化推动制造业升级

位于福建泉州南安市的九牧集团智能马桶灯塔工厂内一片漆黑,而生产线上机器人有条不紊地作业,5G专网的运输车满载生产物料灵活穿梭,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车间运行情况。 这座实现了所有生产环节完全自动化和“零用工”的“黑灯工厂”,成为当下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数智化变革的一个缩影。 “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以每年不低于销售额10%的研发投入,行业首创5G智能马桶灯塔工厂,为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贡献‘九牧数智样板’。”全国政协委员、九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林孝发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2023年全国两会将至。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林孝发感到责任在肩,对实体经济、传统制造业创新转型升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新兴产业等议题倍加关注。他告诉记者,他将就数智赋能“制造强国”、推动品牌强国高质量发展、建造无障碍灯塔工厂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等提出相关建议。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处于中国对外开放前沿,民营企业已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主体、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 “民营企业也是福建开拓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力军。”身为民营企业家的林孝发以九牧集团为例:集团在全球开拓30多万个销售网点,产品销往12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中国卫浴自主出口第一,先后与越南、卡塔尔、缅甸、印尼等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林孝发认为,应通过数智化变革推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为“制造强国”赋能提速;坚持数字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科技家用机器人万亿级市场产业集群,“这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林孝发认为,45年来,中国民营企业拥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得以壮大,在国际上具备了竞争力。“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更要成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担当者、先行者,把握好趋势,把握好民营企业新一轮的国际发展机遇。” 在林孝发看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应加快构建全球产业链,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出海”,鼓励民营企业在全球收购品牌工厂经营模式;支持境外建设产业直播园、产业物流园、产业灯塔工厂,支持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战略性长期投资建设项目等。

27

2023-02

国资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着力打造创新型国企

日前,国新办举行第二场“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科技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也决定着未来的企业。面向未来,我们将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两手都要抓”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张玉卓强调,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是本质要求。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一个目标”,用好“两个途径”。 坚持“一个目标”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两个途径”,一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来增强核心功能。 张玉卓指出,增强核心功能,重点是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地位,加大对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提升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专门部署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国资委将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主要考虑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作用。二是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三是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翁杰明称,下一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持续用好重组整合这个重要抓手,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工作中将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化原则来推进。二是瞄准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来推进。三是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来推进。四是聚焦资源高效配置来推进。 谈及下阶段的重组整合究竟是以专业化整合为主,还是产业化整合为主时,翁杰明表示,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互联互通、互相促进,不能够截然分开。两手都要抓,两个方面继续相互促进。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横向的相应的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增强集约化管理。但同时,也要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这就意味着要立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在央企和国企内部,同时还要突破现有领域,向全社会的各类所有制企业张开双手,用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股权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发展。 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有三大着力点 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如何?张玉卓用了两个词予以概括:一是“成果辉煌”,二是“任重道远”。 据张玉卓介绍,过去这些年,中央企业在基础前沿领域贡献了一批原创成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注入科技动能,为维护我国科技安全、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享受最新科技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比如,中央企业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以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5G通信率先规模化运用,2022年重大进展包括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在高端材料方面,碳纤维万吨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投产,C919大飞机验证交付,还有一批高性能的装备,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张玉卓指出,和先进的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中央企业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还有很大潜力。面向未来,国资委将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 具体来说,一是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包括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高质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 二是在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突出科技产出、科技成果、科技转化、科技产业,构建以实效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速技术迭代升级,建立更加有效的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机制,让科技成果有市场、让科研人员有回报。 三是在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强化重大工程牵引,用好国家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等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整合转制科研院所、应用类科研单位,组建行业研究院,引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07

2023-01

多地密集出台稳经济政策 更多支持举措蓄势

近日,多地出台一批含金量高、力度大、针对性强的稳经济政策清单,涉及营商环境、投资、消费、助企纾困、振兴工业等方面,以期尽快尽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稳经济政策清单反映了地方政府多举措、多渠道、多层次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在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局面下从速从优找到最佳政策发力点,从而快速实现逆境突围,有力推动实体经济产能和效能的全面稳健复苏。 具体来看,1月4日,甘肃省发布《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贯彻落实措施》,从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加强财政金融支持、释放消费领域潜力等方面提出了59条措施;1月3日,重庆市发布《重庆市稳经济政策包(第三版)》,在工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业等11个方面提出了181条措施,同时重庆还发布了《重庆市加力振作工业经济若干政策措施》等6项文件,包含90条政策措施。 同样是1月3日,河南省出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在消费、投资、产业、市场主体、外资外贸、民生等6大领域出台了90条政策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经济稳定向好。2022年12月31日,山东省政府印发《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一批)》提出了2023年新制定的政策,共27项,包括强化助企纾困、优供给扩需求等。同时,2023年延续执行的政策共214项。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多种超预期因素的影响,部分市场主体的经营陷入暂时困难。这个关键时刻政府伸出援手在融资、信贷、财政补贴、税费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助于给市场主体“雪中送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地方提出的一揽子政策中,不乏真金白银的鼓励。如,重庆市提出,对获批国家“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企业奖励50万元至200万元。支持企业加大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投资,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河南省提出,鼓励各地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惠民政策,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台,省、市级财政各补贴一半;山东省提出,2023年创建10个工业强县,给予每县不少于2亿元的资金或专项债券支持,统筹用于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宋向清认为,工业经济是三次产业结构中的中间环节,不仅可以大批量高效率消化第一产业系列农副产品和畜牧产品,而且可以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商品支撑、服务支撑和居民消费能力支撑,尤其工业经济是我国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核心领域,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在有效增加就业、税收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有助于推动经济加快回暖。 根据多地透露的信息,还有一批政策措施蓄势待发。例如,1月3日,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透露,1月底前还将出台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实施企业上市“育苗”行动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消费恢复促进扩大内需的若干措施、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行动计划等12项政策文件。 白彦锋认为,在稳经济当中,要解决好市场主体“年好过,日子难过”的问题。在帮助企业解决好燃眉之急的过程中,企业也要抓住市场机遇,乘势而上,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证券日报包兴安)

07

2023-01

钢材下游周报:地产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多地制定2023年投资计划

本周,全国主要市场五大品种钢材均价上涨。其中,螺纹钢、高线、中厚板、冷轧板卷、热轧板卷分别上涨51元/吨、43元/吨、18元/吨、8元/吨和7元/吨。 ◎2022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09亿元,投产新线4100公里,其中高铁2082公里。 ◎住建部:202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万个。2022年1-11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已完成年度开工任务。 ◎中指研究院:2022年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下跌0.02%,为2014年以后年度房价累计首次出现下跌。12月百城新建住宅房价环比跌幅扩大至0.08%,连跌6个月。 ◎中指研究院:2022年1-12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达33730.34亿元,同比降31.03%。 ◎据克而瑞统计,2022年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销售表现为正增长的只有12家。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额超千亿房企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1家;超百亿房企13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8家。 ◎乘联会:预测12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73万辆,有希望创出乘用车厂商销量历史新高。 ◎乘联会:2022年乘用车市场零售2070万辆,与2021年2015万辆相比,增量55万辆,同比增1.8%。 ◎中汽协:预计2022年12月汽车销量245.5万辆,环比增5.5%,同比降12.1%;2022年汽车销量2675.7万辆,同比增1.7%。 ◎1月5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延续跌势,因所有船舶需求疲软。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下跌30点或2.6%,至1146点,触及近四个月低点。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新年到来,全国多地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和投产投用等活动,合计总投资达21022.39亿元。详情>> ◎河南:实施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攻坚计划,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等10大领域,梳理出1万个左右重大项目,建立任务台账,落实推进责任,力争2023年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 ◎广州:2023年拟安排项目1722个,总投资超6.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月将超过400亿元的投资额。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70城房价指数数据,最近3个月房价持续下降的城市名单共有38个。 ◎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例、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 ◎1月4日,工商银行陕西分行、建设银行陕西分行、中国银行陕西分行、农业银行西安分行、招商银行西安分行、兴业银行西安分行、长安银行、西安银行、秦农银行等9家银行为西安市30余家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支持580.5亿元。 ◎1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延长《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有效期的通知,2011年1月27日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沪府发〔2011〕3号)经评估需继续实施。 ◎河南:取消和调整过热时期妨碍消费需求释放的限制性政策,完善二套房认定标准,支持集中团购商品住房,鼓励各地结合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房源征集,加快存量商品房去化。 ◎2023年北京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3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7万个。 ◎CME预测,2023年挖掘机销量将进入筑底阶段,至2023年下半年挖掘机销量大概率进入改善回暖阶段。 ◎融创中国:在附有回购权的前提下,将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与债权转让给珠海华发,总金额约为35.8亿元。 ◎韩国HD现代:大幅调低了经营接单目标,计划2023年全年承接船舶及海工装备单金额达到约157.37亿美元,比2022年年初制定的接单目标174.4亿美元减少了近10%,更是仅有2022年实际接单金额240亿美元的65.7%。 ◎比亚迪: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3.52万辆,同比增150%;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6.35万辆,同比增208.64%。 ◎特斯拉:特斯拉国产车型全系降价,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 ◎哪吒汽车:哪吒S调整后售价区间为20.28-34.18万元,涨价幅度3000元;哪吒U-II调整后售价区间为13.58-16.58万元,涨价幅度6000元;哪吒V调整后售价区间为8.39万-12.38万元,涨价幅度4000元。 ◎松下:计划投资500亿日元,以便扩大在中国的生产。

06

2023-01

如何扩内需稳市场?听住建部部长如何说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的五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这两项工作中,都有对房地产工作的表述要求。那么,2023年如何扩大国内需求,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如何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记者为此专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2023年:房地产工作要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 倪虹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房地产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扩内需、促消费重点工作,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工作中都有房地产,住建部门对此深感责任重大。因此,今年的工作主要围绕三个关键词来进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倪虹:2023年房地产工作,概括起来是三句话:第一句,增信心,让房企有信心,让购房者有信心,让新市民、青年人有信心。第二句话,防风险,这是底线,防范和化解风险,房地产市场才能够平稳健康发展,经济也才能行稳致远。第三句话就是促转型,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发展阶段,提升住房品质,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是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 倪虹介绍说,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在稳中开好局,在进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发挥好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出贡献。 2023年 要重点抓好这五件事 ——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倪虹表示,今年要继续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倪虹: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购买三套以上住房,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同时,我们将加大力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市场建设,让新市民、青年人更好地安居,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倪虹介绍说,今年要着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做实“一楼一策”方案,确保支持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购房人,让购房人吃下“定心丸”。 ——着力化解房企风险 倪虹表示,今年要以“慢撒气”的方式,稳妥化解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重点是增加房企开发贷、并购贷和购房人的按揭贷,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 提高住房建设标准,打造“好房子”样板,为老房子“治病”,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今年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诚信守法、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2023年 继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倪虹表示,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以下方面入手,坚定不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继续坚持精准施治,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各地住建部门将找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 ——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建设领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保护传承好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坚持科技引领,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城市韧性和承载能力。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紧紧围绕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这个核心,落实好新时期建筑方针,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倪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我们将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01

2023-01

总投资超2万亿,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

据不完全统计,新年到来,全国多地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和投产投用等活动,合计总投资达21022.39亿元。 1月1日 福州市组织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此次共有177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983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04项,总投资596亿元;社会民生项目35项,总投资212亿元;基础设施项目38项,总投资175亿元。 龙港市举行2023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共40个,总投资302.22亿元,涉及交通、能源、水利、民生、工业、商贸、住房等各个领域。 盐城市各地区多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超333.42亿元,涉及盐都区、黄海新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盐南高新区等。 邯郸市复兴区举办元旦项目开工仪式,2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68.6亿元,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 1月2日 苏州市举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暨项目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此次集中开工签约和投产投用产业项目共142个,总投资916亿元,涵盖新能源汽车整车、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 1月3日 四川省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此次现场推进项目共423个,总投资7483.7亿元。其中能源项目35个,总投资386.2亿元;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660.2亿元;教育卫生项目12个,总投资56.4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333个,投放基金565.3亿元,总投资6380.9亿元。 安徽省举行一季度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一季度开工项目共1017个,总投资7069.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56.7亿元,涉及制造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多个行业领域。 上海市三地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点建设项目开工仪式举行。其中,临港新片区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约316亿元,涵盖产业、住宅、市政交通、能源保障、生态环境、商文体旅、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金山区集中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91亿元,涵盖了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领域;静安区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有1个重点商办项目和3个民生保障项目,总投资75.2亿元。 重庆市两地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云阳县集中开工项目共计61个,总投资超100亿元,涉及产业、城市提升、乡村振兴、生态、民生、区域协调发展等6个领域;璧山区集中开工中新(重庆)科技城玉泉湖数字软件产业园内项目11个,总投资155亿元。 海南省两地举行集中开工活动。其中,三亚市集中开工项目54个,总投资100.5亿元,涵盖民生、教育、文化、生态、物流、科技、封关运作、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文昌市集中开工的项目共17个,总投资77.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38亿元,涵盖产业发展、民生公共服务、低碳、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方面。 江苏省三地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其中徐州市集中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12项,总投资219亿元,包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公园绿地、养老服务、消防救援等项目;苏州工业园区集中开工项目89个,总投资5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1亿元,涵盖产业、创新载体、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南京江宁区4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7亿元,涵盖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领域。 1月4日 宝鸡市举行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当天集中开工的7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38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5大类。 南宁市举行2023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竣工活动。一季度,南宁市计划开(竣)工项目170个,总投资720.98亿元,其中计划开工项目108个,总投资634.46亿元,涵盖产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教育项目、社会民生等。 九江市修水县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开工暨百亿模具数字产业园开工仪式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共48个,总投资294亿元。 杭州市拱墅区举行2023年拱墅区“拼经济·开门红”活动暨迎亚运·武林消费季启动仪式,并宣布一季度将集中开工23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00余亿元。 1月5日 上海市两地举行集中开工活动。其中,奉贤区当天共有首季开工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126亿元,涵盖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日用化妆品、绿色食品等领域;普陀区开工 (启动)15个项目,总投资约403亿元,涵盖市政道路、 公共绿地、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商业办公、保障住房、居住建筑、产业发展等多个类别。 广州市新闻办召开“抢机遇 拼经济 抓发展”主题发布之广州市一季度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旭通报,2023年广州将安排项目1722个,总投资超6.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2023年,广州将聚焦综合交通枢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安排项目。基础设施、产业两大领域年度投资均超两千亿元。

27

2022-12

自然资源部关于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通知

自然资发〔2022〕?2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有关要求,加强和改进国有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的供应管理,推进工业用地供应由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强化土地要素保障,降低用地成本,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健全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应体系   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支持工业企业选择适宜的用地方式。   (一)长期租赁,是指整宗土地在整个合同期内均以租赁方式使用,并由土地使用权人按合同约定支付年租金的供应方式。长期租赁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不超过20年。   (二)先租后让,是指供地方供地时设定一定期限的租赁期,按照公开程序确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先以租赁方式提供用地,承租方投资产业用地项目达到约定条件后再转为出让的供应方式。先租后让租赁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三)弹性年期出让,是指整宗土地以低于工业用地法定出让最高年限50年出让的供应方式。   二、优化土地供应程序   在确保土地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推进工业用地带条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租赁),各地可将产业类型、生产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准入要求纳入供地条件。   (一)采取长期租赁的,实行挂牌方式。在20天公告期结束时只有一个申请人符合竞买资格和竞得条件的,直接确定其为竞得人;申请人多于一个的,通过竞价确定竞得人。   (二)采取先租后让的,租赁和出让一并进行招标拍卖挂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明晰租赁期限、租赁转出让的条件,以及租赁阶段解除合同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一并向社会公告。参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程序确定竞得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租赁合同。租赁期届满符合转出让条件后,与土地使用者直接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三)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的,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部门规章和操作规范实施。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按照合同约定依法缴纳土地租金或全部土地出让金后,可申请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其中,采用租赁方式供应的,在办理首次、转移、变更、抵押等登记时,应审查截至登记时点土地租金是否已缴齐,并收取相关缴纳凭证。   三、明晰土地使用权权能   (一)以租赁方式供应的,承租人在按规定支付土地租金并完成开发建设后,经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或根据合同约定,可将依法登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转租或抵押。转让的,原承租人退出,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同时转让给受让人,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与受让人重新签订国有土地租赁合同;转租的,承租人与第三人建立附加租赁关系,第三人应履行租赁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的,承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抵押权实现时,承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时转让。在工业用地最高出让年期内,租赁期届满,在满足合同约定续租条件的情况下,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申请续租应予以批准,续期租金应在初期合同中约定。   (二)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应的,租赁期内承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完成开发建设前不得转让、转租、抵押。转出让后,享有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权能。   (三)以出让方式供应的,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出让年期届满,符合法定及合同约定续期条件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申请续期,应予以批准。   四、实行地价鼓励支持政策   在不同供应方式折算到最高年期土地价格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明确价格(租金)标底。工业用地的价格(租金)不得低于工业用地的成本价(租)。工业用地的成本价(租)可以采取片区内不同用途土地面积或土地价格占比分摊计算。   (一)采取长期租赁的,租赁期间租金不调整的,可按不低于该宗地50年工业用地出让评估价格的2%确定年租金标底;租金调整的,可按该宗地50年工业用地出让评估价格的2%确定首期年租金标底;租金调整周期不得低于5年,以后各期租金标准应依据届时土地评估价格或土地价格指数确定,但涨幅不得高于上期租金的10%。   (二)采取先租后让的,租赁期租金标准按照租赁期与最高年期的比值进行年期修正确定。转出让后,已交租金冲抵出让价款。租让年期之和不超过法定最高出让年限。鼓励在出让阶段实行弹性年期。   (三)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的,出让价格标底按不低于弹性年期与最高年期的比值进行年期修正。   已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五、严格用途转换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线,明晰工业用地用途转换负面清单,稳定工业用地总量。对于工业用地内部的调整,或调整为研发设计、产业孵化、产品中试等用地的,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允许、兼容、禁止布局的产业类型转换目录和转换规则,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   六、加强履约监管   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产业准入要求与土地用途、规划条件、节约集约要求等一并纳入供地公告,对后期监管有转让(含分割转让)、转租或股权转让限制要求的,也应一并向社会公开。土地用途、规划条件、节约集约要求等应载入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强履约监管;产业准入要求等应纳入监管协议,按照“谁提出、谁履责、谁监管”的原则,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要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形成监管合力。  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自然资源部 2022年11月16日

12

2022-12

前瞻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股汇回暖

明年中国经济怎么样?行至年底,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出了最新一轮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展望预测,涉及增长速度、股市表现、人民币汇率走势等各类关键话题。 “在经历了极具挑战的2022年后,预计2023年中国GDP增速将回升至4.5%。”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说。 在她看来,基于2023年股市走强、利率温和上行、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需求增长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等预期,中国经济将重启增长模式。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经历了短期阵痛后,到明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出行生活基本上恢复常态,所以预计全年GDP增长会恢复到5%。而GDP增长主要由消费拉动。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则提出,如果疫情影响逐步减弱,经济内生动能也将改善,但财政以及准财政政策力度将可能继续加大,尤其是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为5.2%左右。 如果疫情的影响显著下降,经济内生动能将加速复苏,经济增长将明显改善,政策力度可能适度减弱,经济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对于股票市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直言,过去9个月中国股市的投资回报率显著下跌,我们认为明年和后年,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会逐渐回升。这会扭转全球投资人对中国整体股票市场的信心、观感,他们会重新审核中国估值体系。 她预计,中国股市回报率将从目前的9%,在2023年内回升到超过11个百分点,在2024年回升到11.8个百分点。这会吸引全球投资人重新对自中国进行资产布局。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在宏观政策仍偏宽松、GDP增速有望回升的基准情形下,高盛股票策略团队看好境内外上市的中国股票表现。得益于政策支持和良好发展趋势,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优质国企股有望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 高盛策略团队维持了中国香港市场评级为“增配”,也认为A股市场表现会更好,预期2023年北向资金将净流入约300亿美元。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策略分析师刘刚称,在行业配置方面,建议A股短期要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关注偏成长;主题方面,基于周期性的波动及结构性的趋势,安全发展、政策稳增长、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困境反转主题、新发展下的国企改革等相关主题在未来3至6个月值得关注。 对于港股市场,他建议关注政策优化、预期反转、高景气度三个方向,但中长期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不会改变。 2022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明显,9月份跌破7,目前又已反弹回到6区间。德意志银行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熊奕认为,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外流而非贸易差额。预计资本外流有望在2023年逆转,以抵消经常账户流入量的收缩。展望未来,若中国经济实现强劲复苏,且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资本外流有望进一步减少,并在2023年下半年或之前逆转。 熊奕进一步称,从现在至2023年中期,由于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且中国的经济增速处于低位,人民币汇率仍可能出现频繁的双向波动。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速在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持续回升,金融市场资金有望持续流入中国。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到2023年底将升至6.8,到2024年底将升至6.4。 “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和中国吸引外资流入故事并没有结束,并不会因为今年受到的一些波折,外资就流出,全球都不投中国了。”邢自强表示,中国仍具备吸引外资流入以及人民币资产进一步国际化的空间。 他表示,预计明年资本流入有所恢复,再叠加经济增长的恢复到5%左右,欧美进入了治理通胀的加息阶段的尾声,经济并不景气,两者叠加,人民币有望升值。 2022大宗商品年报出炉在即!欢迎抢鲜品读! 报告聚焦钢材、煤焦、铁矿石、不锈钢新材料、铁合金、废钢、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农产品等9大品种,由上海钢联100多位资深分析师倾力打造,深度剖析100余条细分产业链长周期数据,囊括行业热点、宏观政策等全方位解读,涵盖价格价差、成本利润、产能产量、库存、资源流向、区域供需平衡、市场竞争格局等基本面分析……

12

2022-12

稳中有进显韧性 创新发展释潜能——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外贸篇

最新出炉的外贸“成绩单”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表明我国外贸顶住多重压力,保持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有效推动外贸稳大盘、扩优势、增活力,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政策持续加力,外贸形势稳中有进 拜访客户、商谈订单、参加展会……近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外贸重镇的企业在政府组织下,赶赴欧洲、日本、印尼、阿联酋等地拓展市场、寻找商机。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政府部门主动出击,带领企业“出海”接洽业务,释放出加大外贸支持力度的积极信号。 今年以来,全球疫情延宕起伏、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综合成本持续增加等多重挑战影响了我国部分企业的外贸积极性和活跃度,外贸供应链一度严重受阻。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先后部署出台多轮稳外贸政策。 4月,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5月,提出13项政策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产业链供应链;9月,从强化防疫、用能、用工、物流等方面继续加力;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针对企业的痛点难点,各地也频出实招新招。上海推出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帮助行业企业全面了解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助力企业更好开拓海外市场;浙江提出加大国际海运物流纾困力度,增强信保支持;广东鼓励各地加力支持海外营销、来粤采购、境外投资等跨境经贸活动……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落地见效,我国外贸顶住压力:从一季度10.7%的平稳开局,到5、6月份迅速扭转4月份外贸增速下滑趋势,上半年实现9.4%的较快增长,再到前11个月保持稳健前行,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应该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然具备有力支撑,外贸产业基础良好,企业履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随着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际航班班次明显增加,我国外贸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结构优韧劲足,拓宽外贸发展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作为稳外贸强外贸的重要主体之一,民营企业前11个月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13.6%,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5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庄芮表示,在外需走弱、汇率波动、风险加大等多重挑战下,民营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不断拓展市场、转型升级,彰显外贸“韧实力”。 在德国推出新款纯电动卡车产品、在智利签下1022辆电动公交车订单……今年,北汽集团旗下福田汽车加速向新能源方向转型,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并以高质量产品打入欧洲市场。截至今年10月,福田汽车海外出口销量同比增长50.2%。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加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一大亮点,其中新能源等细分领域增势尤为明显。海关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28%、86.6%、74.3%,外贸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 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同样激发外贸增长潜力。前11个月,在与东盟、欧盟、美国、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保持良好经贸往来的同时,我国积极开拓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4%和7.9%。 庄芮表示,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加深与新老朋友的经贸往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动区域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重塑和重构,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多平台、开辟更多领域。 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际竞争力 近日,随着国内“双十二”电商促销节的到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内一派繁忙。一批批保税商品正在流水线上等待着分拣、打包、贴单、发运。 “我们主营跨境电商业务,涵盖美妆护肤、个护清洁、保健用品、母婴用品等商品,并开通直播带货,线上加线下共同发力。”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江南说,今年“双十一”公司跨境电商销售额达到2.7亿元,现在正积极备货开展“双十二”促销。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是山东省首家以跨境电商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前11个月,该中心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达23亿元,同比增长25%。 今年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以来,外需不足成为稳外贸突出挑战。庄芮认为,我国企业要积极修炼“内功”,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拓宽贸易渠道等方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外贸发展的根基在产业。今年以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再扩围,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贸易金融产品、出台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国外贸在制度、政策、业态和模式方面持续创新,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新机遇,也为全球贸易投资注入新动能。 庄芮表示,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自贸试验区等制度创新成果涌现,既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有助于外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有序推进。(新华社?邹多为?谢希瑶?何欣荣)

09

2022-12

我国多个公路铁路工程取得建设新进展

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随着建设进度顺利推进,我国部分在建公路和铁路工程取得新进展。 在西北,由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丹宁高速公路高坝隧道右线顺利贯通。作为全线唯一一条三车道隧道,高坝隧道是实现丹宁高速和福银高速相互转换的“咽喉”工程。 据中铁十八局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丹宁(丹凤县—宁陕县)高速全长222公里,自东向西依次连接沪陕、福银、包茂、十天、京昆等多条高速公路,辐射川陕革命老区。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陕西省区域交通路网体系,促进川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西南,日前,在重庆梁开高速施工现场,一块重达78吨的钢箱梁被两台吊车稳稳地“抓”起来,在13米的空中精准无误地吊装至预定位置,标志着梁开高速石莲枢纽钢混组合梁主梁顺利完成架设任务。 据中铁十五局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梁开高速是川渝两地联合开工建设的省际高速公路。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成渝城市群高速路网综合布局,为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在华东,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的湖杭高速公路织里高架桥最后一根2.8米大直径超长钻孔桩成功灌注,标志着管段内284根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全部施工完成。 据中铁十六局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所处地域为河网密布的冲湖积平原区,建设高架桥相当于在“多层流心饼干”上打桩。为解决桩柱易坍孔、缩径、倾斜等问题,项目团队联合科研院校,选用国内领先的超大型旋挖钻机,并引进了与之配套的滤砂器,加强清孔能力,保证成桩孔底质量。 湖杭高速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湖州将新增一条通往杭州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 在杭温铁路建设现场,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杭温铁路永嘉右行线钢盖梁吊装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杭温铁路又一难点工程被攻克,有力推动了杭温铁路全线贯通进程。 据中铁二十四局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此次施工为在既有甬台温铁路上方吊装7处钢盖梁。钢盖梁最重达276吨,吊装重量大、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作业要求高。 杭温铁路建成运营后,将紧密串联起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圈,形成一条从长三角核心区域辐射浙江东南地区的骨干城际轨道交通线,对打造浙江省“一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新华财经)

05

2022-12

干勇: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钢铁绿色智能发展

“要大力推广新型结构材料和氢能应用,助力我国钢铁行业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双碳’目标。”近日,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在做专题报告时表示,要增强产业链韧性,推动钢铁行业绿色智能发展。 增强产业链韧性是我国科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干勇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由企业之间、产业链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产业集群之间、产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集群化发展成为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而较强的创新能力正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最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与西方的新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构建了对华科技战“国际联队”,企图阻断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干勇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单打独斗”的竞争力还比较差,亟须开展联合创新。 “以包括先进结构功能材料在内的先进材料为代表的关键核心领域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他分析道,我国在部分高端金属材料、重稀土材料及冶炼、5G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出现了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国际市场有控制力、在技术上有引领力甚至具有反制能力的“长板”企业。但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模式中,也存在忽视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与协同创新,忽视资源整合和培育创新型大企业等问题,小散弱特征明显。 针对这些现状,干勇表示,我国科技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增强产业链韧性,要实现全链条技术创新、建设创新联合体,同时要培育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干勇强调,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化。要用新型创新组织整合资源,培育创新联合体,培育大企业集团,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制造强国建设的3种创新模式。同时,要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并联合大学、研究机构,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调整大学、研究机构的研发方向,补齐基础研究短板。 以钢铁为代表的基础产业亟需增强产业链韧性 干勇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但由于发展较快、发展不平衡,也面临生态环境问题、产业和能源结构问题、工艺流程问题、质量品牌问题、技术创新体系问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产业链韧性亟须增强。 对此,干勇认为,钢铁行业应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一是通过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三是鼓励发展短流程工艺技术;四是同步推进节能与降碳,推进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五是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新型结构材料;六是推进研发氢能新技术;七是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 在这些发展方向中,他着重强调了新型结构材料和氢能的作用。 干勇介绍,目前新型结构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超强韧化、轻量化。“轻质高强的新型结构材料将体现绿色节能降耗的巨大效应。”他表示,推进我国在强韧化、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与装备方面的创新,对支撑航空航天、能源电力装备、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二是结构功能一体化。研究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轻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高端合金及其钢—钛复合材料、形状记忆合金、高分子等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有助于推动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及其绿色、低成本制造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和重大装备等领域的应用。 “以氢代碳是当前低碳发展及钢铁绿色化的根本出路。”干勇还强调了氢能的作用。他表示,绿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预计未来将有5万亿美元的投资总额流入清洁氢能的直接供应链当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碳中和。他预测,到206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将达到8万亿千瓦时左右,可制氢1亿吨。届时,我国钢铁行业氢冶金所占比例可达到25%。 干勇表示,电氢耦合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钢铁行业电氢耦合的协调机制是实现氢基直接还原的氢冶金和实现氢基中和二氧化碳的碳基冶金的零排放的保证,建立低成本、大规模、绿色经济氢体系应当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之一。“钢铁企业应当成为绿氢主体供应基地,成为氢能设备的供应商,成为绿色能源的利用者。”干勇说。

< 1...67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