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快约500一次_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_快餐3小时100元不限次数电话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28

2022-11

降准已至,钢铁市场能否逆转“颓势”?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3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0.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3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2021年2次降准释放资金2.2万亿元,2022年1次降准释放资金5300亿元。截至2022年4月25日,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8.1%,较2018年初已降低6.8个百分点。 降准政策实施,主要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投资结构,满足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所以,降准对钢铁行业的影响主要是对市场心态的提振,实质影响主要是缓解下游用钢企业的资金压力,例如房地产企业。 降准之后通?;崽嵴衤ヅ痰墓刈⒍?,对楼市成交量也会有一定的提涨作用,通过楼市的回暖现象带动房价有所上浮。 同时,如果我们观察历史降准后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标的环比变化,会发现每一次央行降准对于楼市多少也会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近两年降准对于销售端的刺激效果有所走弱,环比改善也不明显,地产销售整体依然维持逐步走弱态势,这也就说明近两年房地产市场情况还较为严峻,需要紧跟政策,多方位多角度协同主力房地产行业稳增长、健康发展。 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房价持续下调,从二手房挂牌价的高频指标来看,除一线城市以外,二三四线城市房价都持续走弱,且整个下降斜率也存在一定连续性,基本呈线性下跌走势;二是投资受限,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库销比持续走高,而今年房地产库存整体已有所下降,可以说明销售疲弱基本算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症结,由于房地产投资和库销比基本呈负相关的关系,所以由此来看房地产投资也容易受到一定限制。 降准对钢铁市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回温进而提振钢材需求量,进而提升带动钢价。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回温并非短时间可以体现,需要一定时间缓冲消化,因此对钢铁市场以及价格的影响,可归纳为心理刺激大于实际影响,短期易产生情绪推动,但持续时间则会比较有限,仍将依赖基本面格局。 复盘从发布降准公告到开始变动阶段钢价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通常存在几个特点:上涨阶段的刺激作用通常强于下跌阶段,大幅降准的提振作用通?;岣?,钢价破位后降准的情绪刺激通常会强于振荡市中的表现,但刺激效应都难以撼动基本面格局。 本周钢联产量与库存数据显示,五大钢材产量整体环比继续下降,螺纹钢和热卷产量周环比继续下降,热卷产量更是创全年新低;需求方面,贸易商建材成交大幅回落,创同期新低,螺纹钢和热卷表观消费同样走弱,螺纹钢表观消费创同期新低,前期的地区优势如今也基本消失殆尽,螺纹钢完全库销比出现止跌反弹迹象,说明弱需求的压力正在显现,环比也有加剧迹象,需求收缩幅度仍快于供给的收缩。 虽然23日国?;嵩偬峤底迹谐《杂诖饲罢宓那啃枨笤て谇樾饕延兴酰以诨久嫖秩跏频慕锥蜗?,本轮降准难以明显提振钢价,钢价还需要更为强有力的宏观预期方能与当前弱现实进行抗衡。(作者单位:海通期货)

16

2022-11

张晓刚:要让科技创新有能力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潮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形成冲击,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刻调整,我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格局和态势正在发生变化。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年会以‘建设绿色、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工业’为主题,紧扣当前形势,很有现实意义?!?1月23日,在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年会上,围绕大会主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重点阐释了“十四五”时期钢铁工业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智制造方面的发展思路。 张晓刚表示,一个月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月前,9月21日,中国金属学会成功召开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新一届学会理事会。作为冶金、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性科技组织,学会将在第十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冶金、材料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推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科技创新。 回顾“十三五”,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完善,产品质量及品种不断优化,绿色转型、智能制造、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支撑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仍存在产能过剩、供应链安全缺乏保障、生态环境制约、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尤其是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之下,以及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多重影响之下,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张晓刚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主动适应、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常态、新内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确立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思路,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构建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强力支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依然突出,原创性技术成果相对较少,基础理论与产业融通技术研究还有待加强,一些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缺失,一批高端钢材产品仍需进口。具体来说,我国在低碳冶金、近终形制造、智能制造等技术方面仍处于跟随状态,一些核心检测和控制仪器装备仍依赖进口,一些关键钢铁材料也没有完全实现自主可控。目前我国进口的钢材中,仍有约20%存在“卡脖子”风险,虽然量只有200多万吨,但多数是重点工程、重大装备、重要领域用的关键钢铁材料,包括航空轴承、航天发动机、时速350千米以上高铁行走及制动部件、大型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第四代核电机组、海洋工程装备等制造用关键钢铁材料。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国钢铁工业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短板材料和核心技术,又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还要通过前瞻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扩大、增强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优势和后续劲头。要让科技创新有能力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科技发展潮流,有能力保持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能力,有能力供给高端产品保障下游产业发展需求?!闭畔毡硎?。 “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钢铁产能产量规模大,我国钢铁工业产能产量稳居世界第一,2021年粗钢产量10.33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3%。产量规模巨大,将给碳达峰带来困难。二是我国钢铁工业工艺流程以碳排放量高的高炉-转炉工艺为主,占比约90%,而排放量占比较低的电炉短流程工艺仅占10%。电炉工艺占比提高受废钢供应和电力价格的制约,吨钢碳排放强度很难降低。三是技术支撑尚未到位,在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相关技术储备不足、现有技术投资运行成本高昂等问题。 张晓刚认为,我国钢铁工业需要顺势而为,力争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要研发与推广先进适用的能效提升技术,包括铁-钢-轧界面优化技术、冶金渣显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中低温余热余能深度利用技术、智慧能源系统集成优化技术等,力争实现极致能效。二是要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技术推广,开展大废钢比冶炼工艺技术、全废钢绿色高效电炉短流程技术、冶金渣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加强跨行业的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拓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途径。三是要大力开展变革性工艺技术研究,围绕开展高炉富氧和煤气脱碳循环、富氢-绿氢直接还原、生物质还原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碳基能源技术,钢化联合流程技术,为中远期大幅度减碳和碳中和奠定技术基础。四是要加大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钢铁材料的供给能力,努力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性能、轻量化、长寿命、易回收的先进钢铁产品,促进装备制造、能源、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的协同碳减排,支撑整个经济和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要继续大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是流程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抓手和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钢铁工业实施智能制造更是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钢铁工业是大数据产生及应用的典型行业,钢铁工业发达的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中蕴含企业生产过程的全部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行性。其次,钢铁工业是工艺流程规范的连续性制造业,具有广泛实施的可复制性。最后,钢铁工业具备较好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基础,对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迫切,也是距离智能制造近的行业。 但是,目前我国多数钢铁企业还停留在两化融合阶段,生产过程中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未能充分应用,存在重硬件基础建设、轻智能系统集成升级,以及企业智能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 张晓刚指出,钢铁工业需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具体推进中要聚焦四点工作:一是建立融合工艺机理与生产大数据统计规律的复合调控模型,提高对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的水平。二是深入研究基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指导钢厂智能化生产运行。三是研发可靠性强的在线测试技术与装置,提高对生产全流程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水平。四是完善与流程制造业智能化相匹配的控制理论和算法,以及计算机控制、软件编程、大数据分析和其他信息技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除了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智制造之外,我们还需要在优产业结构、促产业集中、提质量降成本、保资源安全等方面综合施策,走出一条布局优化、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效益突出的钢铁强国之路?!闭畔毡硎?。

31

2022-10

10月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经济恢复基础尚需巩固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49.2%,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认为,10月制造业PMI下降,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季节性因素,从历史数据来看,多数年份内10月指数水平低于9月;二是10月国内疫情散发多发,对多地经济有所扰动;三是国际大宗商品波动对国内经济影响持续。 “10月份PMI指数出现回落,且重回荣枯线以下,表明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需巩固?!惫裨悍⒄寡芯恐行暮旯劬醚芯坎垦芯吭闭帕⑷核?。 事实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只反映在制造业PMI走势上。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10月份,受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因素影响,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也有所下降,分别为48.7%和49.0%,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稳固。 从10月份制造业PMI的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升幅在0.1至2个百分点之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降幅在0.2至1.9个百分点之间。 单就价格形势来看,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10月份主要原材料价格指数虽在荣枯线上持续上行,但是在2021年同期基数上行,以及翘尾因素下行的背景下,叠加黑色系大幅下行,预计10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大概率在9月的基础上继续下行。 张立群则认为,新订单指数下降,表明需求收缩压力仍存;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提高,表明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工作不可松懈。 针对数据反映的问题,我国已作出应对部署。10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抓落实持续释放政策效应,稳就业稳物价,努力推动四季度经济好于三季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针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推动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加快见效?;嵋榛挂笊钊肼涫抵圃煲翟隽苛舻炙岸罴瓷昙赐?,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 此外,还应该看到,当前制造业PMI系列数据也传递了不少积极信号: 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预期总体稳定。10月份,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都高于50%的荣枯线,分别为53.7%、52.1%和50.9%。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3个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50%。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总体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位于景气区间。 新动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10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49.4%,高于制造业PMI整体,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大型企业仍保持扩张。10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0.1%,虽比上月有所下降,但继续保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大型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和带动作用仍将持续。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经济恢复虽有所波动,但积极因素正在蓄积?!蔽蔫核?,预计四季度经济总体态势将保持恢复向好。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愿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25

2022-10

商务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10月24日上午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水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商务为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商务领域重大风险,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全文如下 10月24日上午,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在京党组同志深入学习研讨交流。商务部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驻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大会通过的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揭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意义,宣示了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 会议表示,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充分体现了全党意志、凝聚了全党共识、反映了人民期待,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会议指出,商务部全体党员干部要准确领会“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商务领域落地生根。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着力扩大内需,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合作水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商务为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发扬斗争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商务领域重大风险,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会议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商务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认真领悟、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踔厉奋发、埋头苦干,坚决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新贡献。

12

2022-08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速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在地下综合管廊中,市政管线有序放置,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极大方便市政管线的维护和检修,还能有效利用道路下的空间,节约城市用地,美化城市环境。与此同时,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能有效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为推动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王胜军近日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建综合管廊项目68个,规划建设规模285公里,预算总投资额294亿元,累计形成廊体33公里,完成投资26亿元。 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加快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内容。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当前、利长远,一次性投资大,长期效益也大,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王胜军介绍,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从2015年开始试点,到今年6月底,279个城市、104个县累计开工建设管廊项目1647个、长度5902公里,形成廊体3997公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介绍,2015年至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财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先后确定2批共25个试点城市,带动探索综合管廊建设,推动从“该不该干”向“怎么干”的认识转变,逐步扭转“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 近几年,一些城市在应对台风、内涝等方面,综合管廊的作用已初步显现。邢海峰介绍,综合管廊实现对入廊管线的动态监测,日常检修更加便捷高效,提高了管线安全运行水平,提升了城市安全保障和灾害应对能力。 “马路拉链”问题被广大群众诟病多年,每类地下管线的维护修理,都需要分别开挖城市道路,反复开挖不仅影响城市景观,给出行也带来很大影响。将各类管线统一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可限度地避免道路反复开挖。 综合管廊还促进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邢海峰介绍,综合管廊减少了架空线和管线直埋敷设的用地需求,能有效节省土地空间;释放的土地资源收益回报还能为偿还建设贷款提供有利条件。据测算,仅25个试点城市5000余公里的高压架空线入廊,就增加了2800公顷可开发建设用地。 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综合管廊建设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能够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作用。近期国务院提出稳住经济大盘33条措施,其中就是综合管廊建设。综合管廊建设还有效带动了就业。邢海峰介绍,开展综合管廊试点工作以来,按照每50万元投资提供1个就业岗位计算,2015年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0万个。 随着综合管廊在各地广泛开展试点,企业参与综合管廊建设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中建一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强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建一局在13座城市建设20余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管廊、首个老旧小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工程——住建部三里河九号院管廊工程、国内下穿高速公路断面的北京新机场综合管廊工程等,获得30余项管廊施工专利和工法,积累了丰富的管廊施工经验。 左强介绍,中建一局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国内断面的地下综合管廊。包括自来水管、供电电缆、通信电缆、真空垃圾管道等8大类18种市政管线将被集中起来,分舱归位,有序住进地下宽敞的“集体宿舍”。这也是一个会“呼吸”的管廊,通过集水井收集雨水,经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过程,在需要时将雨水重新抽上来,用于灌溉和冲洗厕所,从而有效利用雨水,赋予城市“水弹性”。作为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管廊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副中心的环境承载力。 王胜军介绍,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初步梳理出两批重点项目清单,包括已完成开工前期准备的项目和部分在建项目,资金需求量超过2000亿元。 破解难题协同推进 尽管综合管廊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制度标准不够完善、规划建设缺乏统筹、部分管廊入廊率偏低、建设运维资金压力大等不少困难和问题。 如何更好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其中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建设,提高管线建设体系化水平和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发展干、支线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促进城市地下设施之间竖向分层布局、横向紧密衔接。 结合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统筹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是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内容。邢海峰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指导各地结合城市更新科学编制综合管廊建设规划,因地制宜确定管廊建设类型、规模和时序,在城市新区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中分类施策,统筹各类管线敷设、老旧管网和架空线入地改造,加快完成在建综合管廊,推进已建成的管廊尽快达到设计能力并投入运营。 同时,我国还将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加强城镇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行及管理等。加快完善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的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为高质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运营提供保障。 综合管廊建设资金压力如何破解?《“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区别相关建设项目的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属性,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盘活城市基础设施存量资产。PPP模式有望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城市地下管廊的有偿使用,对于地下管廊的可持续推进和发展十分重要。早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印发了《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形成合理收费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性。如今,在不少省份及城市发布实施的地下综合管廊地方性政策中,在收费标准实操层面提出具体规范。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认为,应进一步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入廊收费保障机制和政策,增加刚性约束条款和激励支持内容。这有助于投资人形成清晰的投入回报分析和预期,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积极性。 邢海峰介绍,未来还将总结推广25个试点城市在统筹规划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社会资本引入、共建共享等方面好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其他地区有序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20

2022-07

曹仁贤: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

2022年7月20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通过网络直播形式顺利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曹仁贤出席会议并致辞。 曹仁贤表示,近年来,在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可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和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从工业硅、高纯硅材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光伏辅材辅料、光伏生产设备到系统集成和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各主要环节均形成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中国光伏产业链具备显著的效率、成本和上下游配套健全等优势,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供应链有较强依赖,中国光伏企业持续主导全球产业供应格局。 曹仁贤指出,当前光伏产业供应链仍面临多重挑战。尽管当前光伏行业形势复杂严峻,但整体看,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形势下,如何应对供应链风险,维护供应链安全与稳定,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真正实现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品质,考验的更是行业的凝聚力和从供应端、制造端到客户端的协同力。希望行业从业人员有更长远的眼光、更广阔的格局,尽快建立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推动行业上下游协调发展,共同抵御供应链风险;主动布局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转移,确保新形势下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2022-07

10万公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迫在眉睫 谁能在万亿市场中抢占先机?

近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燃气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部署开展燃气安全“百日行动”。 其中主要提到:要严肃追责问责,对行动期间发生的燃气伤亡事故,依法依规彻查事故原因,倒查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根据安全风险程度,加快老旧燃气管线更新改造,积极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应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和城市监管中心建设运维等基础性、源头性工作,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安全水平。 在此背景下,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已迫在眉睫,而其带动的万亿市场也将浮出水面。 2025年前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近年来,我国燃气安全事故频发,其中重要原因便是燃气管道老化。 如2021年6月13日,湖北十堰发生重大燃气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事故直接原因为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导致燃气泄漏进而发生爆炸。 进入2022年,国家发布《燃气事故分析报告·2022年季度》,其中提到,今年一季度,我国发生燃气事故278起,死亡17人,受伤154人。其中,因燃气管网腐蚀泄漏而引发的事故达10起,占管网事故总数的13.7%。占比与2021年一至四季度的2.1%-5.2%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城镇燃气使用规模增长迅猛,用气人口已经超过6.67亿人,城镇燃气的使用普及率已经达到97.87%。然而,我国燃气管道大都是20年前建的,管道老化、老旧下,隐患颇多。 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苏洁曾表示:“现在已经有近10万公里燃气管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再加上当时建设标准也比较低,日常维护、保养、更新不及时,安全风险非常大。” 对此,6月14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在全面摸清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底数的基础上,马上规划部署,抓紧健全适应更新改造需要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2022年抓紧启动实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到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国务委员王勇也谈到:“坚决遏制燃气化工等行业安全事故发生,要深刻吸取近期燃气化工等行业事故教训,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持续开展拉网式、全覆盖安全排查,确保进厂到店入户、不留死角盲区,全面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万亿市场崛起 众所周知,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是重要的基建工程,可以有效实现促投资、扩内需。2022年以来,国内一线城市相继经历新冠疫情,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燃气管道建设作为基建的重要一环,在拉动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可谓适逢其时。 有分析指出,此次《实施方案》主要针对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给出了中央预算投入的具体方式,体现在政策层面的支持包括:落实专业经营单位出资责任,建立资金合理共?;?;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融资保障力;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等内容。预计整个方案的落地实施,从资金层面新增支出将超过万亿规模。 与此同时,还有报道称,2022年我国将力争开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约2万公里,“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0万公里。 在此背景下,燃气管道行业无疑将迎来重大利好,其中管材企业受益最甚。这是由于我国早期建设的管道多采用灰口铸铁管等不符合目前标准的管材,所以未来管材方面更换需求量较大。 从目前市场来看,涉及的玩家主要有金洲管道(SZ:002443)、汉威科技(SZ:300007)、友发集团(SH:601686.)、青龙管业(SZ:002457)、沧州明珠(SZ:002108)等。 其中,友发集团表示:“公司镀锌圆管可以用于燃气管,镀锌圆管占目前产品比例为31%?!鼻嗔芤狄仓赋?,公司生产城市用燃气PE管道,虽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不大,但公司仍在全力推广中。 由此可见,各家都注重燃气管道更新改造与新建的市场前景,未来究竟谁能够在万亿市场中拔得红筹,我们拭目以待。

24

2022-06

老旧燃气管道开启“集中大修”模式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开展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工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今年抓紧启动实施一批老化更新改造项目。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 此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已发文要求各地政府组织研究制定2022年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计划,并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抓紧推进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苏洁表示,“十四五”期间,应急管理部将支持配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对大约10万公里老旧燃气管道进行更新改造。 随着我国城镇燃气事业持续发展,近年来,达到使用年限的燃气管道逐渐增多,各地因管道老化腐蚀等问题带来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如2021年,湖北、辽宁等省市发生多起燃气爆炸事故,为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城市燃气企业的安全运营敲响了警钟。?;こ鞘邪踩吧摺?,及时消除燃气管道安全隐患成为“头等大事”。 考验地方政府协调智慧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城市和县城燃气管道约105万公里,管道老化问题凸显,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亟需加快更新改造。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2年半时间要完成10万公里的管道改造,相当于总量的10%,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在西南石油大学城镇燃气管理兼职教授姜勇看来,虽然任务不轻,但纵观,这一任务并不超量。“假设每个省份都有改造任务,那么各省将平均分得约3000公里的改造任务。以北京为例,其城市燃气管网已超3万公里,3000公里只相当于北京市燃气管道总里程的1/10,折算下来每年平均改造1000多公里,对于北京燃气集团这样的大型燃气企业而言,完成这一任务是可以接受的。” 华东地区某燃气管理负责人也表示,整改里程应该是根据此前燃气老旧管网改造需求底数摸排出的合理数据。“由于不同城市燃气管道发展水平不同,加之管道老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实际上各地燃气管道整改工作一直都在动态进行。此次《实施方案》是从中央顶层设计层面作出了总体部署,体现了中央对燃气管道安全的重视。”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实施方案》时指出,方案旨在明确更新改造任务,落实各方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同时,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保障安全运行,提升城市安全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老旧管网改造关键还得看任务量如何分配。改造不同于新建,需要多方协调,这将对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考验?!苯滤怠? “具体改造工作并不算太难,若资金到位且协调到位,任务就相对简单,可望按时完成?!北狈侥炒笮腿计笠等耸拷徊剿?。 每年有望撬动超百亿元投资 《实施方案》明确了更新改造对象范围,并要求各地需根据本地实际,立足全面解决安全隐患、防范化解风险,坚持保障安全、满足需求,科学确定更新改造标准。 在姜勇看来,燃气老旧管道改造重中之重还是解决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专项治理、检查、巡检。 与此同时,《实施方案》还有另一层深意,即坚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化更新改造,有利于促进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俺鞘腥计艿览匣赂脑焓墙衲晡夜茸【么笈獭⒓哟蠡Χ鹊闹匾换贰!鄙钲诰拊笸蹲识鲁ぢ沓伪硎?。 “这也是拉动内需的一种有效手段?!鄙鲜霰狈侥炒笮腿计笠等耸拷徊街赋?,目前看,投资、外贸和消费“三驾马车”中,受疫情影响,外贸和消费放缓?!疤せ钡却惩蹲使?,而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涉及面广、改造空间大,将肩负起基础设施投资的关键角色。 据业内测算,按照计划,2025年前改造10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成本按50万元/公里计,每年投资将超百亿元。 “除利好投资外,对于行业而言,一是可以增加对管材、调压、计量、切断阀、胶管等设备设施的需求;二是改造资产可以计入城市燃气企业的有效资产,进而提高燃气企业的收益;三是有利于行业整合,改变小、散、乱的市场环境,形成市场出清,为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上述北方某大型燃气企业人士补充说。 多部门、全社会协同配合不可少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地下管网数量日益增多。但由于大多数管网独立管理,缺乏协同规划和信息共享,极大制约了管网的管理维护。这也是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面临的掣肘。 “地下管道非常复杂,每公里路面下就有可能埋藏着愈10公里的管线。而且许多城市燃气老旧管道处于市中心繁华区域,想要长时间施工、大面积开挖必然影响人民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同时,不同区域管道老旧程度不同,安全隐患排查或整改工作不是一次就能完成,需要市政、环卫、交通、城管、公安、消防、应急办、燃气办等多部门协同合作,施工难度很大。此外,入户检修、更换等整改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协同配合?!苯滤?。 对此,《实施方案》强调,要因地制宜、统筹施策。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确定更新改造范围和标准,明确目标和任务,不搞“一刀切”、不层层下指标,避免“运动式”更新改造;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统筹推进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与市政建设,避免“马路拉链”。 而消除城市“地盲症”,避免“马路拉链”现象的产生,推动智慧管网建设十分必要?!靶畔⒒⑹只脑焓墙饩錾鲜鑫侍獾挠行侄危颐敲磕甓荚诓欢细录际跏侄魏屯平畔⒒ㄉ瑁涫倒芟咝畔⒒芾?,逐步实现风险可控?!卑不漳橙计笠荡右等嗽彼?。 上述北方某大型燃气企业人士同时坦言,目前,作为燃气管道经营企业,城燃企业在气源“价涨量减”的当下,经营压力巨大,不少地区出现气价倒挂,完成老旧管道整改任务资金压力不小。 为解决这一问题,《实施方案》提出,专业经营单位要依法履行对其服务范围内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的出资责任。建立改造资金由专业经营单位、政府、用户合理共?;啤M币哟蟛普式鹬С至Χ取⒓哟笕谧时U狭Χ?、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出自 管道商务网)

21

2022-06

全球能源观察|马石油:天然气行业供不应求,将加大投资力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能源转型和能源?;拇蟊尘跋?,天然气正成为沟通“旧世界”和“新世界(7.470, -0.03, -0.40%)”的桥梁,重要性愈发凸显。 “对低碳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天然气作为最为清洁的化石燃料之一,技术日趋成熟,可以让世界离低碳未来更近一步?!苯?,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下称马石油)液化天然气营销和贸易副总裁沈善睿在发布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天然气行业供不应求,马石油将加大投资天然气业务。 马石油自1983年起开始运营天然气业务,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民都鲁的马石油液化天然气综合设施是马石油天然气业务运营的基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单一地点的液化天然气设施之一。 马石油中国主席李焱对记者表示,长期以来,马石油都将实现绿色、永续的未来作为重要关切点,随着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的加速,马石油未来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以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和供给能源。 业绩方面,受能源价格上涨提振,2022年第一季度马石油总收入达788亿林吉特 (约合人民币1206亿元),同比增长50%,税后利润达234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58亿元),同比飙升152%,接近2021全年税后利润的50%。其中,天然气业务成绩亮眼,税后利润达到84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0%。 此外,在2021财年,马石油总收入达2480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745亿元),税后利润达486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734亿元)。相较于2020财年,2021财年马石油收入上涨39%,税后利润增长363%。 全球天然气供不应求 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疫情反复等因素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全球能源市场正发生巨变。 如今一些欧洲能源公司开始思考加强和亚洲能源公司的合作,保障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2022年,欧洲各国对其他地区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需求剧增,全球竞争也愈发激烈,造成亚洲液化天然气供给降低。 全球将需要更多的天然气,而行业可能无法满足全面供给。沈善睿分析称,高昂的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抑制了短期需求增长,特别是在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新兴市场,这导致依赖天然气为原料的行业缩减生产。企业最终可能被迫重新使用煤炭和重质燃料,这与《巴黎协定》中作出的全球承诺相悖。政策制定者对能源转型应该采取相对中立的立场,在现阶段,让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共存,为低碳未来提供动力,这也是过去几年开发天然气的目的所在。 沈善?;贡硎?,如今买家已经开始重新考虑短期和中期的现货购买策略,开始回归长期协定,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与稳定供应,预计天然气签订长协的市场趋势将贯穿2022全年。 而对于马石油而言,天然气在产品组合中占比达70%。沈善睿表示,天然气是能源转型中理想的过渡能源,其排放比煤炭低40%-50%,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这就是为什么马石油在天然气方面加大投资,不断提高产能。目前马石油正在发展沙巴州的第一个近岸液化天然气基地,提高液化天然气产能。 全产业链管理碳排放 在全球能源转型大浪潮下,净零碳排放成了能源公司未来必然要实现的目标。 沈善睿表示,马石油竭尽全力减少碳足迹,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这也与中国的双碳目标非常契合。从2024年起,位于民都鲁的马石油液化天然气综合设施将停用老旧低效的燃气轮机,并逐步采用水力发电的方式。 碳捕获领域,到2025年,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海上卡萨瓦里气田的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将全面开展,预计将减少约76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一旦准备就绪,这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碳捕获与封存项目。 对于能源公司而言,从整个产业链来管理碳排放至关重要。据沈善睿介绍,从上游角度,马石油正大力发展碳捕捉封存技术,致力于成为区域碳捕捉封存中心。在中游的液化天然气方面,除了在民都鲁的生产电气化,正在开展中的加拿大天然项目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天然气项目之一。从液化天然气运输角度,马石油采用了新能源天然气运输船。 中国业务占据重要位置 中马合作方面,中国在马石油全球战略上占据重要位置,多年来,马石油一直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和润滑油。 作为中国第四大天然气供应商,截至2021年底,马石油已向中国市场成功交付超过1100船液化天然气货物,运往中国20个码头。2021年全年,马石油共向中国交付了820万吨液化天然气。 记者了解到,马石油在中国的天然气业务始于2006年,彼时马石油液化天然气与上海燃气签署了第一份在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长期协议,为期25年,并于2009年成功交付了第一船液化天然气。2021年7月,马石油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油(17.230, 0.13, 0.76%))下属的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每年供给22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这项协议进一步加深了马石油和中国海油在战略合作框架下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马石油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3月期间顺利向上海申能集团交付三船碳中和液化天然气,是第一家向上海交付碳中和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公司。马石油已经开始通过罐式集装箱(ISO Tanks)向中国内陆大规模输送液化天然气,预计这种非常规的液化天然气输送方式将助推中国内河沿岸的小型行业采用液化天然气。

< 1...78910 >